如果说软银Pepper等产品的语言识别、情绪识别功能是机器人的“大脑”,那么“优地科技”的技术则可以比作支配机器人运动、平衡的“小脑”。
“优地科技”的前身是UT斯达康所孵化的技术公司,团队曾与英伟达合作进行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,也有算法、电子和机械技术上的优势。2015年年底,公司决定转型人工智能企业,推出自己的机器人产品。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,团队选择主攻以行走、配送功能为核心的商用机器人。
2016年5月,第一代产品“优小妹”研发完成。刘大志介绍,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分为四个模块,分别为:机器人的运动组件、产品内部电子电路设计、路径规划、避障等算法以及云端管理系统的开发。“在四个模块中,核心是算法与云端系统的开发。”刘大志表示,“产品的Slam/VSlam定位导航模组由团队独立研发完成,可以让机器人的速度达到每秒1.2米,相当于人类的正常行走速度。云端软件则要实现通过网络远程执行更多的工作,包括软件版本的升级、远程故障的定位、远程的故障代码处理等,以避免产品在落地后需要工程师频繁上门维护。”
(优小妹)
优地机器人目前主要落地餐厅、酒店、KTV等商业场景应用,核心功能为引领和配送。前者例如在酒店、KTV中将客人带去房间,后者则包括菜品、零食、材料等在楼内的运输。优地机器人可以在带位和配送过程中自主规划路径、乘坐电梯、主动避障,此外还拥有人脸识别、语音对话的功能。刘大志透露,平均一台机器人可以代替两个服务员的工作量,替代重复频率高的基础工作,节省企业成本的同时,保证服务的稳定性。“另外UT斯达康是我们的股东,所以使用我们产品在UT斯达康全国各地的网点都可以得到售后服务支持。”
今年1月,公司推出了针对餐饮商家的送餐机器人。“第一代产品主要面向酒店和KTV场景,机器人能携带一箱啤酒大小的物品。第二代产品扩大储物空间的同时,承重提升至了100公斤。”
刘大志估算,全国范围内“优地科技”切入的市场规模可达百亿级别。一线城市中上述场所服务员的成本为4000~5000元/月。一家雇员规模在40人的餐厅,往往会安排约4名服务员专人负责带位、上菜,KTV中则通常有7、8个人负责引导。
“全国的商家雇佣这部分服务员的花销一年可达200亿元,如果其中10%被机器替代,市场规模就有20亿。室外的市场大约为室内的四倍,总体来看市场规模有100亿元。”
落地环节,首次生成地图,需要由优地科技公司的人或者商家服务员带着机器人将场地走一遍,同时进行位置的标注,比如包房A、卫生间等地点。
(优地科技推出的针对餐饮商家的优地智能送餐机器人)
客户可以通过购买或租赁的形式使用“优小妹”机器人。据透露,产品的定价大约等于一名服务员一年的工资成本。目前,室内商用机器人的成本相对较高,随着硬件部分激光雷达价格的下降,“优小妹”的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。
公司的室外机器人将会在今年年底推出。刘大志表示室外相比室内会遇到更多挑战,不仅要注意人行横道、识别红绿灯等交通标识,还要解决不同光照、雾霾、雨雪天气造成的路径干扰。
优地科技在低速场景下的无人驾驶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,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有slam算法、电子部分、底盘的机械部分、控制部分与网管系统等,目前除了自主品牌的室内室外机器人产品外,还提供机器人通用移动底盘和整体机器人方案。
今年4月,“优地科技”已完成数千万B轮融资,此轮融资由君联资本和元和润新联合投资。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扩充团队,加速室内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拓展以及室外机器人的落地应用进程。